第2章 解甲归田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元906年,中原的唐王朝经历黄巢起义后,摇摇欲坠走到即将灭亡的前夜。而有着“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大地上,自902年由当今的大长和国取代了原来的南诏国,再经过两三年的换代战争余波后,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
这年秋天的黄昏,一山坡上缓缓转出两匹战马。马背上两风尘仆仆的军汉,眺望着远处那些散落在山坳里的村落,他们被袅袅炊烟顷刻间触动了心弦。
“十年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河,这里的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未曾有大的变化啊!”一人深情中夹杂少许落寞说。
“是啊,看着那些炊烟,我不禁想起儿时家里的锅巴了。”另一人遥指远方接口说。接着不由自主地巴了巴嘴叹道:“在热乎乎的锅巴上抹层猪油,洒点盐,再撒上葱花,那可真是人间美味啊!”
“哪怕你牙缝上留有半点巴渣滓,也令你口有余香一整宿!”
两人不约而同对望,脸上馋相渐现,接下来都一咽口水便拍马向远方村落绝尘而去。此刻两人如读到陶渊明诗中一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必大叹为知己者也。
路上尘团如长蛇蔓延开来,那阵阵尘烟似跟两人赛跑般,迅速追着马蹄一路而去。可它即使再快,永远也快不过一颗远游之子的归心。
两人同奔至一河旁分岔路,向着对方双手一拱,道声“明天墟上见”就朝自家策马飞奔而去。
此地处云川交界,远处十余村落合成一乡,名为清湾。而一条名为“清河”的河流由远处群山而出,贯穿全乡。该河河水充裕而清澈,它于乡中弯出一道大大的河湾才奔向远方,故此乡名为“清湾乡”倒也切合。乡中各村落沿河迤逦而建,承受着清河滋养,生息不断。
清湾乡,地处云南百草岭一支余脉,隶属大长和国弄栋府(褒州)蜻蛉县(今为云南楚雄大姚县境内)。清河头有一李姓大村,其背靠牛屁股山,左揽清河,右倚连绵小山丘,村前沃田千亩。牛屁股山高约七八十米,虽不高但形如其名,像极一个牛屁股。两侧光滑陡峭,猿猴难攀,唯中间一幽径如同腚缝直通山顶。山脚下一片平地,如牛尾巴末梢那大把尾毛摊平于地,故于此平地建起的村落原叫牛尾巴村,但后人厌其名俗,据村旁有一水潭便改名为清潭村。
牛屁股山顶平坦而筑有一飞来庙,此庙有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一村人于发洪水间在河里捞鱼,忽觉网中沉甸甸,捞起一看是个香炉。一气之下将其抛回河中,再捞鱼时香炉又入网兜。反复数次皆是如此,甚觉惊奇。于是村中先祖们便将香炉置于后山顶筑一庙,名为飞来庙,以祈求能保此一方水土平安富足、风调雨顺。
庙中有木雕的菩萨小鬼十多尊,金汤涂身,有的法相肃穆,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挤眉弄眼,神态各异而又栩栩如生。
清河便是绕牛屁股山后的悬崖汹涌而出,在离村头七八里处转个大弯才静静流向远方,河床满布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一位军汉名为李兴,家在清河头的清潭村。另一位名为陈超,家处清河尾的深云村。
李家为军户出身,经几年战乱,父兄三人先后战死,马革裹尸不知殆于何方,如今家中只余下李兴一男丁。此时期的云南地区汉人势弱,在军中多受排挤,无论战功如何,最高也只能升到偏将。李兴随父兄征战七八年,虽颇有战功,却也只是个百夫长。
如今大长和国国事渐安,兵事已息。李兴父兄已亡,本身已有二十六七却仍为寡汉,是该回家完成传宗接代、伺养老母的责任了。因此这年的秋天,他跟同乡的陈超一起卸甲归田。
“娘!不孝孩儿回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