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是第几茬儿小麦?二叔,我记得——新麦子收了两次了吧?”陈大川揉揉眼睛,看向地面上正冒出嫩芽的物种。
“可不是第三茬儿吗?我也听了阿珠的话,在自家地里准备种第二茬儿小麦,时间赶得紧了些,可阿珠说,按照咱这边的气温,一年两熟应该可以试试,大不了,收成上差一点儿。”
二大爷其实心里也惴惴的,陈家庄这边在山旮旯里,冬日里庄稼地里倒是不会上冻的厉害,也多少年都没见过下雪,可两熟——毕竟以前没尝试过,自家的地又没有蛇大仙福佑,不会出现眼前这种疯长逆天的庄稼……
可是陈大川又在惊叫了,这次的发现,真真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还种水稻?这都什么节气啦?转眼儿就到深秋再入冬,水稻这东西可是南边极热的地界才产的……”。
小闺女确实种出了水稻是不假,自家收获的大米糯米也确实香甜,可是万万不能在这个季节还不依不饶的种植啊,瞎胡闹!
“我——我也跟阿珠说过的,不能这么狠使唤土地,会伤了根本,可是——可是——”。
二大爷解释的底气不足,可是什么呢?总不外是小阿珠态度强硬不肯听,坚持自己的老主意。
对那个逆天的女儿,当亲爹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的好,你说一句,她有一百个道理等着呢,你还说不过她——
陈大川本来就是心情沉重出来的,现在整个人感觉更不好了,蹲在地头上,总不能到这节骨眼儿上再刨出麦苗稻秧来吧?种子已经浪费了,刨出来也没办法再用。
原本下了决定,这次无论如何要再跟小闺女谈一谈田地的问题,结果,等回到家,就被小闺女拉着讲了个更深一步的谋划。
陈家在镇子上的铺面现在还保留了四间,一半儿继续卖米面蔬菜,一半儿在做“红烧肉”“红烧排骨”的售卖,生意不温不火的,谈不上出色。
正正好阿珠的小世界里面还有一批稻米占着地方呢,再加上荒地的出产也需要更加畅通的销售渠道,阿珠给出的主意,虽然麻烦,但是肯定有效果。
据说,台湾富商王永庆,就是16岁时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起家的。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得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王永庆决定从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于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王永庆从这里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还不算最厉害的,王永庆采取的是送货上门的策略,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下每一位顾客的信息,家里有几口人,大约什么时间会吃完这些米,然后到了时间再次送货上门。
他给顾客送米时,不是送到就算,还会亲自帮助顾客装米倒米,碰上没吃完的人家,就动手清理米缸,把新米倒进去,陈米再重新放在上面,这样就不会出现旧米放坏发霉的问题。
正是这些贴心的服务,让顾客深受感动,从而逐渐成为王永庆的“铁杆用户”,再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王永庆的第一桶金挖掘成功。
那么,自家的米面铺子,是不是也可以借鉴王永庆的经验来做呢?借助小世界里面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