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声皇帝驾崩,立马让文武大臣纷纷伤心的跪着哭了起来,至于有几人是真心的伤心,有几人是装模作样和随波逐流?那只有天晓得了……
但毕竟是一国之君的驾崩,而且是朱元章这样的开国皇帝,没有人敢表现出任何的不敬和麻木,不管眼眶里有没有泪水,不管他的泪腺是不是足够发达,在这一刻都展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高超演技,就连一向不怎么擅长装模作样的张丹青,也非常艰难的挤出了几滴眼泪,正伤心的抹眼泪之际,却不经意间瞥见了一旁的小舅子徐增寿,手掌心竟然不知从从哪里掏出了一片洋葱,还悄悄的碰了碰张丹青的胳膊,一副你哭不出来就用一点的样子,简直显得太过周到了!只是当着这个文武百官的面,这种严肃的场合,张丹青却不敢有任何的哭笑不得!
接下来的文武百官就更加的遭罪了,皇帝驾崩,是为国丧,从这一日开始,全国都要为皇帝披麻戴孝,所有的娱乐活动和婚恋嫁娶,都得必须强行的被按下暂停键!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百姓还好一些,尤其是作为官员和贵族,就连正常的夫妻生活也不能够进行,否则一旦被邻里和政敌发现并且向朝廷举报,那也是一桩重罪!
皇帝的死称之为“驾崩”,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暴君,那么他一死将会是普天同庆。(但估计没有人敢表现出来,否则一旦被发现并且告发,这也是大罪一桩),如果皇帝他生前是一位明君,那么他的死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大家也都会怀念他。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驾崩,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大事,因此也称之为“国丧”。那么假如一个清朝皇帝驾崩,丧礼是怎样一个流程呢……
皇帝驾崩,全国人民一同为其服丧是肯定的,丧礼也无疑是最隆重的。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一旦去世,那么太子很快就会继承皇位,主持大局。因此就不能以原先的称呼,来称呼驾崩的皇帝了。在上谥号之前,便以“大行皇帝”称呼。
其实皇帝的丧礼,整体看上去不怎么复杂,主要就是小殓、大殓、服丧、入葬等几大步骤。但如果每一步掰开来看,就极为复杂了。不仅流程繁杂,整个时间也拖得很长,因为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字,“吉”。
比如康熙皇帝,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但要经过漫长繁琐的丧礼,加上钦天监挑选吉日,最后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皇帝才正式入葬景陵地宫。
皇帝驾崩的当天,就要进行“小殓”。嗣皇帝、其余皇子、公主、百官等等,集体男摘冠缨截辫,女去妆饰剪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朝一般不遇国丧,无论男女都不会剃发。乾隆继后就是因为在随驾南巡期间断发,被视为诅咒皇帝、太后,所以彻底断送了她与乾隆的关系。
小殓当日或过几日后,便是“大殓”。此时朝中亲王以下,顶戴官员以上;和硕福晋,左领三等侍卫妻以上等,全部都要到乾清宫,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嗣皇帝还要带领王公、公主、福晋等,到丹陛上行“大殓礼”。
古代帝后的棺材,都是用梓木制成,因此帝后的棺材称之为“梓宫”。梓宫要按规定漆饰四十九次,外面以金装饰,里面衬金五色陀罗尼段五层,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层。大殓结束后,梓宫奉置乾清宫,设几延,朝、午、晡三个时辰设奠。嗣皇帝要亲诣上食祭酒,三拜,举哀。
接下来就是全国上下集体服丧的时间了,按照清朝的制度,在皇帝大丧期间,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大臣一年内,皆不许嫁娶,不许作乐宴会。在京所有人员需着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百日内不许嫁娶。
在此期间,朝廷会向外颁发大行皇帝的遗诏,除了通知大家先帝驾崩的消息,让大家集体服丧外,也是为了宣布新一任的皇帝。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十分繁琐,因为诏书不仅下发各省,还会送往其他属国。如果大行皇帝死得突然,还来不及写遗诏,那么内阁还要代拟一个才颁发。
在大行皇帝正式入葬之前,梓宫要从瞻仰遗容的乾清宫,奉移到殡宫暂安一段时间。这期间,也不是就这样放着不理,每逢特殊的日子,比如满月、百日,甚至恰好遇到清明,都还要特别举行“致祭礼”。
当钦天监挑选好吉日,那么大行皇帝就可以正式入葬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复杂的流程。比如要为大行皇帝陵墓镌刻碑、额(这一点笔者在上篇文章详细写过),清初时碑、额主要让朝中书法极佳的大臣来写,不过自雍正朝起,便改由嗣皇帝御笔亲书了。
又比如在正式入葬前三天,要专门派人祭告天地、太庙、奉先殿和社稷坛。另外,要详细规划好奉移梓宫的路线,以确保入葬顺利进行,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到了正式入葬这一天,嗣皇帝要亲自扶棺,将大行皇帝送入地宫。一切安奉完毕后,就会把石门封好,然后嗣皇帝带领大家行“告成礼”。如此一来,这漫长而又繁琐的国丧才彻底结束。在此之后,大家便不再称呼大行皇帝,而是以谥号或庙号替代了。
在一连几天的披麻戴孝之中,朱允文假惺惺的三推三让,被群臣推举上了帝位,正式成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并且开始大赦天下,只要罪行不是非常严重的,只要不是罪在不赦的,都将获得赦免和减轻。
紧接着新君登基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明各个角落,包括册封在各地的大明藩王,以昭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而朝廷里,新皇帝朱允文和文武百官们也不闲着,新皇帝登基,年号的确立是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朱允文对此非常重视,一个好听而又吉利的年号,几乎可以影响一个皇帝的一生,并且年号用来纪年,不论是史书的记载,还是公文的落款,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年号,对此,朱允文没有理由不重视,登基以后,立即一脸忧心忡忡的看向文武群臣:“朕初登大宝,年号如何确立,还望诸卿给个章程?”
面对皇帝的发问,东宫侍讲太子洗马黄子澄,赶忙把头低了下去,之前自己就向朱允文建议过一个年号,但并没有受到朱允文的采用和认可,此时皇帝发问,自己不由得羞愧低下头,不再愿意在人前出风头。
其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