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复旦大学中文系77级文学评论班要出墙报,于是卢新华同学就创作了这篇《伤痕》,作为墙报稿。
随后,《伤痕》引起全校学生观看,许多人边看边流泪,《文汇报》的编辑从复旦大学老师那里听到这事,便要来手稿,详细阅读后准备发表,但是,编辑部内部有不同意见。
两个月时间,在尚海、北平文艺界广泛、反复征求意见时,卢新华同学将《伤痕》寄给《人民文学》,但被退稿,就在这时,《文艺报》总编辑支持发表。
终于,78年8月11出版的《文汇报》以一个版面的篇幅刊发《伤痕》。
《班主任》与《伤痕》就这样与广大读者见面。
前者是揭露青少年所受心理创伤,后者揭示特殊时代下的家庭悲剧。
如果说78年的文艺界有什么绕不过去,那就是《伤痕》。
所以林晓光也创作一篇伤痕文学类的短篇小说。
虽说不能与横空出世的《伤痕》相提并论,但在北平高校大学生圈,却同样造成不小的轰动,影响范围只比《白桦林》略小,但影响深度只强不弱。
当然作者署名的时候,写得是佚名。
他在这方面控制的比较严格,有很多个笔名,打算承认的只有两个,林晓光和长安君,《青年文摘》出了三期,他只认《白桦林》这篇小说和这首歌曲。
其他的一概不认。
《青年文摘》十一月刊发行,《未名湖》十一月刊也发行了,时间还在《青年文摘》之前,不过并没有歌曲之类的,大概是不屑于跟风吧。
现在在准备《青年文摘》十二月刊。
这时,读者协会内部终于统一意见,决定和清华文学社共同发行《青年文摘》。
二十多个学校读者协会的代表,和清华文学社的人,齐聚一堂,在这里商量十二月刊的事。
“我的想法,是成立一个联合编委会,统一编排《青年文摘》。”
林晓光扫视着一个个代表,见有人欲言又止,便说道:“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说。”
来自民大的何永强有不同意见,当下站起来:“这个联合编委会,对各读者协会内部的编委会,具有领导功能还是指导功能,或者是上下级?”
自古权力之争,极为激烈,谁又想看到自己学校的社团,被别的学校领导。
林晓光摇摇头:“没有隶属关系,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你可以视作邦联,各邦是独立的,联合编委会组织吸收一些优秀的人才。”
“那之后的《青年文摘》呢?联合编委会负责?还是各读者协会负责?”北大的代表查建英直指核心。
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林晓光。
林晓光从容不迫,很是淡定:“编辑分开,出版发行也分开,各负责一部分,当然经费也是。”
他没办法了,社团经费就那点,《青年文摘》九月刊印刷五百份,清华文学社用的差不多了,十月刊还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十一月刊各读协凑出来一点,但十二月份,读协也不想掏钱了。
大家都是并列的组织,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凭什么自己社团的经费给别人用?
“怎么说?”北师大的代表郑莹眼前一亮。
“就现有的近十个栏目,这部分是联合编委会负责,且不容修改,各读协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增加一些栏目,体现出各自学校的特色。”
“总之,大家在总体的基础上,再分开各管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