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来,一篇题目为狗日的老师的文章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顷刻间红袖文坛天混地暗,短评如雪片飞舞;斥责、骂声如夏日村边树林鼓噪的蝉鸣,此起彼伏。更有甚者气愤填胸,假如作者张保国在跟前,非得挨几记耳光不可。谁让你骂人呢?还老师呢,呸!
张保国何许人也,据自己介绍好象是一个中学老师,淮南人氏。“狗日的”一词是中国妇孺皆知最具侮辱性骂人的口语。倘若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冷不丁被另一个人指着鼻子说你这个“狗日子”那么街面上两人必然会拳脚相加。
可见中国人对“狗日的”这句话是多么敏感。张保国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不知到“狗日的”一词对他人精神的杀伤力。大概正因为他太清楚了,所以张保国老师开篇就把淮南“狗日的”一词厚厚的修饰了一番,说此句在当地有褒义之意。
这倒使我想起了“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柑橘和橘柑语义不同的说法。难道“狗日的”的一词其含义淮南和淮北也不一样吗?秦始皇统一文字,康熙攥编大字典,历朝历代都把中华文明的传承当作一项千秋功业来完成。而如今,连我们的这位老师都可误用词语,拿地方俗语和自己的矫意来玩弄天下人,张保国真是有点敢“冒天下大不韪”的勇气。
不过张保国老师敢用“狗日的老师”作为文题来吸引读者眼球、激发众人情绪、还是颇费了一番心计的。
其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开宗明义作了铺垫。拿淮南之口语稀释人们对“狗日的”的敏感和误解。反正我说过了,任你去理解。欲用侮辱别人之词,先告其说没有侮辱之意。掩耳盗铃之态彰显其中。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张保国老师多次回帖让别人看他开篇关于“狗日的”释解,不正说明张保国老师对遭到斥责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也佐证了张保国老师用此句作题的乖巧和心计。
其二,张保国开篇中用大量篇幅把自己表白了一番。他毫不隐讳的告诉读者自己就是老师,而且是个初中、高中、公办、私立都呆过,培养出过清华大学生的好老师。甚至把自己当老师的亲戚朋友都压在文纸上。这是为何呢?那就是要告诉读者,我张保国写这篇声讨、漫骂老师队伍的檄文,动机是纯洁、高尚的。因为,文章羞辱、漫骂的队伍里也有我自己,以及我的亲戚和挚友。你想一想,敢于从污泥浊水站出来招风惹蝶的是什么呵,那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啊!
张保国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早已料到引起众怒的文章呢?为什么把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写的如此低劣呢?为什么把众多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师形象写的如此不堪如目呢?现实教育工作的确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些人思想、道德不那么纯洁、高尚。试想,工、农、商、学、兵哪个行业不存在问题,那支队伍中没有低劣之人或者害群之马呢?张保国从事教育二十年,有知识、有思想,岁数恐怕也已到不惑之年,对这些社会常识性的问题不可能认识不到。因此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偾事嫉俗的宣泄。
我想张保国老师参加工作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应该说八十年代是个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老师的年代(我81年—86年大学毕业后当了5年高中数学老师)。之后二十年来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追求利益的思想和观念弥漫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面对着社会变革的滚滚洪流,每个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张保国的思想也决不会无动于衷。看看他二十年初中、高中、公办、私立走过的教学足迹,说明他在不断地思考着、追求着。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他有过无奈和彷徨,有过失意和失落;信心一次次消弱,信念一次次退色。
他文中多数列摆的问题和现象都与他个人利益和郁闷的思想有关。例如:老师的社会地位问题,老师的待遇问题,老师的提拔和重用问题,个别老师的道德风尚问题,教育体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概都是阻碍他个人理想实现的现实问题。
于是,他想学着鲁迅的样子在“彷徨”中“呐喊”在漫骂中“自嘲”他为了把自己愤懑宣泄的彻底、充分,采用杂文漫骂的形式,把教育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现象,不加客观的分析和评论,使之将这些问题普遍化、脸谱化。他想以此在达到宣泄个人愤懑的同时,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特别是文章的题目,他用最难听的脏话来骂自古到今让人尊敬的老师。我想每一个有猎奇社会心理的人都会把鼠标点到狗日的老师这篇题目上来。要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几千年中华美德啊!骂自己,骂众人,总不能骂父母吧。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点击阅读,几百人的愤怒和评论,呵呵,狗日的张保国,算你小子聪明,你的目的达到了。
不过老兄还是奉劝你一句,宣泄、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作为老师有话不会好好说吗?哗众取宠,招人愤评,虽也是杂文追求的效果,但用脏话骂人形式想达到目的,则决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