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平凡小说网 www.pifu027.com,最快更新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

    严羽,字仪卿,又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称沧浪先生,福建邵武拿口严坊人。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诗歌理论家、爱国诗人。约生于光宗绍熙二年(1918年),逝于元初,逝于何处不得而知。他以一部沧浪诗话蜚声中外,名重于世,成为一代诗歌理论客宗师,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一生漂泊志未酬

    严羽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青年时期投包恢之父包扬门下深造,包扬受学于朱熹,故羽为熹三传弟子。严羽秉性忠耿,极重名节,不屑仕途,勤学好剑,文武双修。

    严羽的历程多彩多姿,曾三次长时间地客游江湖。第一次时间较长,客寓地在湖赣的一些地区;第二次离乡,是为躲避家乡发生的农民起义,前人传记中所说的“辟地”就指这次远游,因为要避乱,并与这次事件相始终,他客游了三年,曾到过江淮、湘江等地;第三次离乡远游,先后到过吴越、江西。晚年身体弱多病,遂过起隐居生活。他客游江湖,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遇到明主,为驱逐蒙古军队,保家卫国施展自己“纵横策”的才华与智慧,然而他未能如愿。

    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严羽二十二岁,辞别亲人,前往江西拜访已年届古稀、名满天下的包扬,要通过跟他学习,获得一些本事。嘉定九年(1216年)包扬去世,治丧之后,严羽告别师兄,于是年春夏之际离开了包府。在包府学习的三年里,他从包扬和师兄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坚信了自己经具有了超乎常人的才能。严羽没有选择像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通过科举之路求得一官半职之路,而是选择了另一些读书人所选择的较为清高的人生之路,希望得遇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严羽不选择科举之路,正与他自己宣称“奇节”相吻合。戴复古写诗称赞严羽说:“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这是基于他对严羽的了解而作的概括。青年时代的严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寻求通过幕府的条件,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遇。

    严羽离开南城以后,带着以“奇节”自负的心情和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到了庐陵(今江西吉安)。当时,占领了大片中原土地的金人,对南渡的宋王朝虎视耽耽,一有机会就攻打南宋。在这种背景下,包括严羽在内的一大批志士,便认为这危急存亡之秋是自己受到赏识、超拔报效国家的机会。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大相径庭。由友人推荐,严羽进入了幕府,除了和朋友相聚,就只能在幕府文牍中消磨时日。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一年。在一场秋雨乍停后,对自己前途感到无比烦恼的严羽,写下了“举世不可语,犹当傲巢由”的诗句,表现出他敢于同外界条件,包括强大的外界压力相抗衡的坚强意志。他这一性格特点与他的“奇节”相表里。

    嘉定十三年(1219年),处于落寞不得志境遇的严羽,离开江西进入湖南,先后到过长沙、衡州(今衡阳市)。没曾想到,由于缺少很有效的举荐人,他陷入了困境:他不仅理想无法实现,连生活也成了问题。嘉定十三年秋,他离开衡州赴洞庭并应当地军事长官邀请,进了军营中的幕府。然而他仍未受到重用,生活不如意。于是次年的秋冬之际,他离开洞庭到临川。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写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严羽在临川的生活略有好转,但与他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严羽怀着“奇节”自命不凡。在他看来,凭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凭着他引以自豪的纵横之策,即使不能救危扶倾,至少解决长官的疑难问题是易如反掌之事。而事实上,各个长官都无例外地把他混同于普通的书生,他们交给他的都是极其烦琐的案牍文书工作,并未委以重任。这令他寒心,产生了返乡的念头。但是他心里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能够出现被长官重用的奇迹。最终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他在临川呆了两年后,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带着“天涯十载无穷恨”的心情从江西返回了家乡。

    嘉定六年辞别家乡,当时他二十二岁,经过十年的奋斗,重返故里,他已经三十二岁了。

    令严羽怅惘又寒心的十年漂泊生活,使他回邵武后倍感家的温馨。小时候的伙伴,青年学子,都热情地欢迎他这位饱学之士的归来。严羽和他们谈诗、作文,讲论天下大事,与友人游山赏景、酣畅淋漓地饮酒,生活得十分惬意。有时甚至“脱巾袒跣”地饮酒,享受在异乡所无法体会到的轻松与欢乐。在邵武他与上官良史关系密切。上官良史,号阆讯山人,也是邵武人,与严羽一样具有远大理想,曾同严羽一起入幕府。回乡一段时间后,上官良史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求施展抱负的道路。上官良史的远行,彻底动摇了严羽在家乡过安逸生活的念头,他重新为自己壮志未酬而苦恼,没了往日的欢笑。绍定元年(1228年)冬,晏彪率领门州农民发动起义,改变了他的生活。起义队伍速迅壮大,很快地进入了建宁、邵武。严羽一族受到猛烈冲击。严羽于这年秋天匆匆忙忙离家,开始了第二次客游生活。他在前往江西浔阳(今九江)的路上,写了将之浔阳途中寄诸从昆弟一诗:“一身避乱辞乡国,千里相思隔弟兄。”“江湖此去方飘泊,肠断风尘远别情”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前途的担忧。他在九江逗留了半年左右,便转道去南昌。这次避乱而开始的客游,他依然没有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内心无比痛苦和惆怅。

    绍定三年(1230年)冬末,身心无比疲惫、“白发色枯槁”的严羽再次回到家乡。此时晏彪率领的农民起义已被镇压。严羽看到的家已是空无所有,只剩断壁残垣,满目凄凉。严羽怀着关心亲人、关心家乡的心情回来,带领家人重建家园。邵武经过一年的治理,百业又重新兴旺起来,百姓的生活比动乱时有了很大的改善,诗歌创作也随之活跃起来。严羽以其在诗歌艺术方面的深厚修养和丰富的阅历,成了邵武诗歌的引军人物。常与著名诗人、时任邵武军学教授的戴复古和邵武当地的诗人在诗话楼和诗论词,在城北的麻姑山下雅集。此次回乡,与戴复古常谈,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出游等同于出入幕府,是指望得到要人的帮助,把幕府生活当做地位晋升的捷径。而现在则不同了,他对那些把功名利禄看得比较淡漠的清高之士越来越推崇,思想倾向于超然世外、隐遁山林的隐逸之趣。

    在邵武,他终年穿着羊裘,不问寒暑,以表示对时事的不满。他还常去城西富屯溪畔,垂杆钓鱼,寄情家乡的山水,驱除胸中的郁闷。一如他跟友人诉说的那样:“郁郁流驱俗,悠悠叹乱离。羊裘终隐去,渔钓复何之?”(送赵立道赴阙)。他抑郁不得志,还时时忧国忧民,慨叹道:“嗟余生之多艰兮,哀众命之将落。”(悯时命)

    嘉熙二年(1238年)初春,他带着寻访名山的夙愿,第三次离家远游吴越。在漫游期间,他先后到过吴中(今江苏吴县)、临安(今杭州)、钱塘和桐庐(今杭州附近)、瓜步镇(在今江苏六合县)等地。在临安期间,他看到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不思进取,使他愈加心灰意冷。嘉熙三年(1239年)春末,严羽客居瓜步镇。瓜步在长江北岸。由此往北,便是宋军与蒙古军队对峙的战场。当时一些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士都到这一带寻找机遇。上官良史如此,严羽在这里找的表叔吴陵也如此。在此严羽将自己的论诗的书稿誊写出副本交给吴陵。之后,他艰辛跋涉,来到了南昌,被在南昌为官的朋友张南卿苦苦挽留。严羽在南昌住了一年多,得到张南卿的盛情款待,受到了以前苦苦追求却始终不曾得的礼遇。而此时他已下决心结束尘世的奔波,隐逸山林,以度晚年,对建功立业已不屑一顾。

    嘉熙四年(1240年)冬末,严羽返回家乡,开始了隐居生活。他先隐居在城郊,生活条件虽然不富裕,却还说得过去。后来移居到邵武城外东潭山一个清幽秀丽的地方。他的住宅依山傍水,是个典型的隐士山庄。只是他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加艰苦了。他一年到头很少饮酒,朋友来访,也只是以清茶款待。大约在淳祐五年(1245年)秋,好友上官良史到他隐居地访问了他。南宋末年,南宋将亡,严羽那颗爱国之心又重新点燃。据清季耆老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镇守南平,严羽以其年迈之躯离家投军。抗元彻底失败后,他坚守“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的信条,不肯投降元人,避隐民间,不知所终。

    严羽一生中的大好年华是在漂泊中度过的。他为实现自己的“纵横策”奔波,曾有过他自己较为满意的时候,但时间极为短暂。他历尽坎坷,却壮志未酬。

    四朝诗话第一人

    严羽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诗歌理论。他的沧浪诗话是继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后最重要的诗歌理论专著。成书时间约在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1228-1252年),共1卷。沧浪诗话几乎涉及到诗歌创作一切重要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学体系。

    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辨提出了全书的基本主张,是理论纲领,其核心是 “以禅喻诗”;诗体着重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体制和诗歌流派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诗法总结的是诗歌创作的技法,多为经验之谈;诗评是诗歌批评,重点评论了以唐诗为主体的历代诗人及作品;考证对一些作品、作者进行辨订,反映了严羽的文学思想。他在诗话中以禅喻诗,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思想,但对诗歌创作却有许多颇为精到的独创的见解。

    诗辨为全书总纲,集中体现作者的审美思想和以禅喻诗、以禅论诗的宗旨。严羽反对苏轼、黄庭坚以下的江西诗派,推重汉、魏、晋、盛唐诗作,提出“兴趣――妙悟”的说法,从培养高度的艺术鉴赏能力着手,阐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他指出:“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在韩退之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妙悟乃当行,乃为本色。”在严羽看来,对于诗歌创作“妙悟”比学力更重要,因此,尽管孟浩然的学力远远比不上韩愈,但他能“妙悟”所以诗歌的成就就高于韩愈。所谓“妙悟”“惟悟乃为本色”他认为汉、魏、盛唐诗,具有气象不凡,兴趣超诣,天然本色,诗而入神的高妙处。“妙悟”说就是要领略汉、魏、盛唐诗的这些超妙之处。这是他从唐宋诗的比较中,得出诗歌应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的很有见地的观点。

    可以说:“妙悟”是沧浪诗话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是,只有把它和诗话中的“识”、“兴趣”、“熟参”等概念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妙悟”的全部涵义。

    他认为无论学诗还是作诗,都必须始于“识”诗话指出:“诗者以识为主。”“识”指诗人所必须具备的修养和对诗歌艺术特征的判别能力,它包括对诗歌风格、意境、体裁、语言等方面特点的辨识和领会。但仅仅有辨识能力还是不够的,因此,严羽在紧接识的后面,又提了两点要求:“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肺腑之间,由立志不高也。行由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不正也。”由此可见,严羽是把入正门,立志高作为识的具体要求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