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平凡小说网 www.pifu027.com,最快更新袁腾飞讲历史最新章节!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主要是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世界史主要是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重点放在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一)商鞅变法

    公元前4世纪秦国商鞅开始变法,欧洲历史这个时候是罗马时代,希腊的辉煌已经过去。

    1.商鞅变法的背景

    第一,各诸侯国之间常有兼并战争。这种兼并战争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的过程。各国在进行兼并战争的过程中都要增强自己的国力,以保证不被别人兼并而能把别人兼并掉。这时秦国显得很迫切,秦国并不属于华夏民族,应该属于西戎。它在发展过程当中,感觉自己国土偏居于西部,跟中原文明相距遥远,所以想强大的愿望更加迫切。春秋时体现的是南北矛盾,最主要的争霸国家是晋国和楚国。到了战国时主要体现的是东西矛盾,一开始是齐国跟魏国,后来换成秦国跟山东六国之间的矛盾。秦国现在要争霸中原的愿望最迫切,它的改革要求也最迫切。

    第二,小农经济和土地私有制度确立。这个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的程度越来越高,小农经济逐渐确立,原有的国有土地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井田制显然不再适合发展需要,因此要搞土地私有,必须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私有土地。

    第三,法家思想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家主张法后王,主张变革,反对什么都跟先王学,时代变了,土地、人民全变了,治国的方法也得变。

    2.商鞅变法的措施

    第一,经济措施——富国。

    在经济措施中,首先得承认土地私有。这时不承认也得承认了,私田已经大量开垦,不给国君上税,现在只不过就是追认一下而已。

    其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者,国之本也,商末也。如果弃农经商就属于本末倒置,本末不分。凡是弃农经商的人会遭到严厉惩罚,织布生产布帛多的人、种地产粮多的人,朝廷会重奖你,视同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最后,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衡是重量。

    第二,政治措施,一个是强兵,再一个是集权。

    首先,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

    秦把爵位分成二十等,第一级到第八级属于民爵,从第九级到第二十级是官爵。一到八级就是靠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砍下敌人一颗脑袋,爵位就升一级,所以脑袋今天叫首级。爵升一级,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耕牛。因此秦军将士在战场上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乃虎狼之师。奖励军功就意味着,立下军功的人才能当官。

    在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以前,中国古代没有职业官僚,当官的都是贵族世袭,这就是世卿世禄。商鞅把这个制度废了,职业官僚开始形成。以后朝廷觉得贵族对于朝政的威胁比平民大得多,所以贵族就被排除出了国家的政治核心之外。贵族要想管理国家政治生活,也要加入官僚体系中来。

    其次,严格户籍,实行连坐。

    中国直到今天都是世界上户籍制度最严格的国家。连坐就是邻居之间互相监督、告密,“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间谍在秦国无法安身,整个秦国变成了一个严密的警察国家。

    再次,推行县制。

    原来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往下分封给大夫,大夫分封给士。下一级要对上一级进贡,承担义务,对上上一级就没有义务。诸侯对天子尽忠,大夫只对诸侯尽忠,不对天子尽忠,为什么?因为大夫的土地是诸侯分封的,我的附庸的附庸就不是我的附庸。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权力很有限。诸侯强大了就能欺凌天子,大夫强大了就能欺凌诸侯。

    秦国废除分封,实行县制,后来又设郡。郡守、县令都由国君直接任命,以后战国七雄都这么干,把分封制废掉了。

    同时,燔诗书而明法令。

    最后,主张分家。唐朝以前分配土地和征收赋税,不是以财产多寡为标准,而是以户籍为标准。你要不分家的话,你们家一百口人都住在一起,就承担一户人的义务,所以家里有两个成年儿子的,必须分家。否则,你们家缴两倍的租税。这么干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国家赋税,还有征发徭役、兵役等。

    商鞅变法的影响就是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过秦论》里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从秦始皇往前算六代,就是这个时候。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首先,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秦朝之后是汉朝,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东汉末年国家战乱,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之后西晋完成短暂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将近百年的战乱,可惜这个统一的时间太短,晋武帝一死,不到二十年,国家马上又乱了。这是因为,武帝的儿子惠帝司马衷是个智障,皇后专权乱政。司马氏的王爷们不干了,这些王爷各个手握重兵。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废分封实行郡县以来,三个朝代搞分封,给宗室诸王实权,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变。八王之乱后,西晋名存实亡。

    西晋一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十几个小国,北方十五个,四川一个,所以合称十六国。西晋一共四个皇帝,后面两个皇帝——晋怀帝和晋愍帝都是被匈奴人俘虏的。北方中原地区屡经战乱,生产遭到极大破坏。4世纪末,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完成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

    前秦王苻坚率97万大军南下,征讨东晋,想一举完成国家的统一。西晋灭亡之后,宗室司马睿迁都南京,再辟晋朝。前秦大军来攻,由于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淝水之战,东晋军八万多人打败了前秦几十万大军,前秦灭亡。前秦一灭亡,北方黄河流域又陷入分裂状态。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是游牧民族,社会形态落后,被统治的民族却是先进的。这样,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中国人有一种特别得意的说法:“胡虏无百年之运。”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绝不可能超过一百年,快马弯刀,征服土地,征服不了人心。你进入中原,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汉化,第二个是不汉化。不汉化的结果就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汉化的结果还有你吗?你汉化就跟我们融合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魏开始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首先,整顿吏治。

    北魏官员没有俸禄,想挣钱靠什么?一是打仗抢战利品,再一个靠剥削百姓。官员没有俸禄,所以北魏老得打仗。皇上进行改革,整顿吏治,我给你们发工资,别整天出去打仗了。尚武的民族就从马背上下来,越来越平和。

    其次,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

    当时中国北方常年战乱,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北魏面临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恢复农业生产,所以政府要给农民分配土地,便颁布了均田令。分地之后你不仅仅种地,还得给国家上税,这就是租调制。

    租就是给国家交粮食,调是布帛,甭管是交租还是调,都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鲜卑人用汉族的方式生产,逐渐就被汉化了。

    再次,废除了北魏原来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同时,迁都洛阳。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孝文帝决定迁到洛阳。为什么迁到洛阳?孝文帝发布了一道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长安是帝都,周、秦、汉、唐等11朝故都。洛阳是王里,“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历朝历代都在那儿建都,所以孝文帝要像古代汉民族的帝王那样去中原定都。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完全跟汉族打成一片。

    最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集中在汉服上。孝文帝不许臣民穿鲜卑族服装,都穿汉族服装;不许留鲜卑人发型,都留汉族人发型。

    接着就是汉语。皇上下令,30岁以下的官员半年内学会汉语,30岁以上的官员三年内学会汉语,如果学不会官儿就甭干了。

    然后是汉姓。姓氏也都改成了汉族的姓,皇帝带头改,拓跋氏改姓元,所以北魏在中国历史上又叫后魏、元魏。还得跟汉族通婚,连血统都变了。皇帝带头跟汉族的高门大姓通婚,下一代北魏皇子,二分之一鲜卑血统,再下一代四分之一、之后十六分之一……几代下来,鲜卑族这个民族就没有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讲,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就是民族不断融合的产物,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民族的生存能力就比较强。

    (三)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第一,宋朝冗官、冗兵、冗费。

    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分化事权。说白了,一件事让很多人来干,谁都不掌握实际的权力,这样大权统于朝廷。但这样的结果是官员冗滥,比如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正副长官都相当于宰相,北宋又设立参知政事做副宰相,副宰相加上正宰相,少的时候也得六七个,多的时候就没谱了。宋朝还设立枢密院管辖军队,枢密院的长官叫知枢密院事,或者叫枢密使,还有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者叫枢密副使等。宰相跟枢密合称宰执,这些人都是宰相级别的人。又设立三司使来管财政。三司使的级别跟宰执相当,宰相一级的官员数都数不清。设立了枢密院,兵部没废。设立三司使,户部也没废。这样官员就多出了很多。

    唐朝的时候地方设立节度。因为节度权力太大,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到了宋朝节度使徒有虚名,派文官到地方去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这样地方官员也都海了去,原来一个人办的事儿现在多人来办。北宋朝廷厚养士人,宰执大臣一年的俸禄相当于北宋24000亩土地的总收入。冗官一多,自然就造成冗费,官俸开支浩大。

    第二,土地兼并。

    中唐以前朝廷给农民分配土地,农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于这些小农,所以稳定小农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均田制给农民分配的土地是战乱之后,国家手里掌握的无主荒地。

    汉、唐给农民分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朝被农民造反给推翻了,后起的王朝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农民为什么造反?因为没地,所以我得给农民分地。宋朝是怎么建立的?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原是后周大将,周世宗柴荣去世,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他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篡权当上了皇帝。再加上太祖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高干子弟出身,他不了解民间疾苦,手里又没地给农民分,所以宋朝不限制土地兼并。宋太宗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北宋政府认为富人越多对国家越有好处,但不给老百姓分地,农民要造反,怎么办?宋朝皇帝让他们来当兵。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